县人大调研中医药事业产业发展

发布时间:2020-11-03     点击:6402

       2020年11月2日,县人大副主任彭英一行三人前来我院调研我县中医药事业产业发展情况。
       在调研会上,县卫健局杨刚副局长首先汇报了我县近年来中医药事业产业的发展情况。
       我县现有中医医疗机构74家,市名中医2人,县名中医25名,中医馆23个,中医科39个,市级中医药重点专科2个,县级中医重点专科2个,正在创建市级中医重点专科2个和县级中医重点专科2个。县中医医院牵头已建立中医药专科联盟。
       中江丹参、中江白芍已获得“原产地证明商标”及“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江县龙泉山丹参白芍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成首批省级星级园区,“中江芍药谷”建成省级示范农业主题公园。中药材种植4.65万亩,上半年受疫情和干旱天气影响,预计产量0.95万吨,产值2.55亿元。2019年3月8日成立川北道地药材交易中心暨产业扶贫(创新型)综合服务平台,截止目前该平台现有入驻户240余户,其中贫困户39户,同时为贫困户提供30余个就业岗位,户均增收达10000余元。交易量1200余吨,交易金额达8000余万元。目前我县有中药材企业4家,逢春制药有限公司和万生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功向省中医药管理局申报“三个一批”重点项目(丹参基地)建设,2020年中江县万生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被省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四川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先进集体。
       杨刚副局长在汇报中指出,今后的工作将继续坚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大力加强中医医院能力建设,着力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注重人才培养和提升。
       县中医医院院长王西云对医院近年的工作做了汇报,医院始建于1982年6月,原址位于县城伍城中路,2016年12月通过灾后重建项目整体搬迁到现址,现有业务用房21000平方米,设置病床400余张,远期设置病床787张。医院现有职工300余人,中医药人员占比达到60%,专业技术人员218人,拥有全国基层中医药名专家1人,德阳市十大名中医2人,县级知名专家20人,现有7个病区,开设临床、医技科室20余个,市级中医重点专科两个。医院拥有CT、DR、彩超、血透、全自动生化仪、核磁共振、等离子电切镜、电子胃肠镜、椎间孔镜等一批现代高精诊疗诊断设备。根据业务规划及发展扩改建了口腔科、妇产科已投入使用,新建核酸检测实验室,新建ICU科也即将投入运行。
       医院积极推动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建有中医治疗、中医康复特色科室,在临床科室开展各种适宜中医药技术,取得了优良的治疗效果。
       我院是全县“中江县中医药专科联盟”牵头单位,与多家医院建立双向转诊,在联盟内积极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指导和培训。免费接收乡镇卫生院中医药专业人员进修,传授适宜中医技术,积极开展专科共建、临床带教、业务指导、教学查房等,协助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突出了中医药专科特色和优势,促进了基层卫生院中医药治疗的发展。
       今年7月,我县开展了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工作,我院是两个牵头单位之一,我院负责区域共有18个成员单位,目前制定了医共体实施方案、章程和评估了社会风险工作。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院严格落实上级工作部署,快速响应。多次召开工作部署会暨防控业务培训会,成立各项工作组,责任落实到人。及时按要求整改发热门诊、严格施行一二三级分诊,院感防控工作,严格患者探视制度,要求一人一陪护,对入院治疗患者、家属开展核酸检测工作。同时坚持对北山、杰兴、7天酒店等隔离点进行防疫工作提供技术指导和督查。同时,坚持熬制预防中药,在院门诊大厅设置24小时免费发放点供患者及家属等到院人员饮用,同时并将熬制好的中药发放到隔离留观病人、向坚守在防疫一线的县指挥部、卡点执勤人员、环卫工人手中,共计发放35万预剂。凸显了中医药防治特色和积极作用,提高中医药诊疗防控的参与率,印刷《中江县中医医院新冠肺炎中医药预防宣传资料》进行免费发放,以最大范围广泛宣传新冠肺炎中医药预防知识。疫情初期制定了中医药防控预案,形成了中医药防控机制,对全县各乡镇卫生院开展中医药防控培训,提供中医药技术支持,提高中医药防控疫情参与率。
       我院积极开展扶贫工作,承担集凤镇金岭村56户117人扶贫帮扶工作。领导班子每月研判一次脱贫攻坚工作,扶贫小组每周六、每月17日,均下村走访并结对帮扶贫困户开展具体扶贫工作,了解村集体经济状况、贫困户数量、村产业的优劣势、村卫生室的建设情况,共商扶帮计划。近年来投入扶贫资金近15余万,开展扶贫帮扶工作。自2014年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我院收治建档立卡贫困户3125人次,均按要求先诊疗后付费,个人住院支付不超过10%。慢性病门诊费用个人支付费用不超过10%。;我院累计为贫困户节约医疗费19518089.97元;建档立卡贫困户门诊就诊38881人次,免除挂号费349929元;健康立卡贫困户慢性病鉴定257人次,共计免除费用32273.50元。严要求,高标准落实了中央、省、市、县对扶贫工作的安排和部署。
       经县委县政府同意,东北镇政府、东北镇派出所、浩淼社区于今年有偿划拨给我院,并争取到中央预算类投资资金5000万元(资金已到帐户)、地方政府专项债券5900万元(实际到账3000万元)拟建综合业务大楼1.1万平米。现大楼前期工程设计工作已完成,下一步将公开招标建设承包商,预计12月初进场开工修建。预计建设时间2年,大楼投入使用后床位设置将达800张左右。
       医院今后的工作打算:
      1、加快中医院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建设,加快综合住院楼修建工作,积极创建三乙中医院,基本达到国家百万人口大县中医院的建设标准。                                                                  
      2、继续做强中医药专科联盟、医共体工作,加深医院合作关系。定期派遣中医药骨干人员到乡镇卫生院开展学术讲座、教学查房、业务指导等。同时立足名老中医资源,建立名老中医传承基地,把名老中医丰富的临证经验和学术思想更好更广的传承下来,传播出去。
      3、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一是在现有市级中医药重点专科的基础上,拟在2-3年内再创建1-2个市级中医药重点专科,争创1个省级中医药重点专科。根据我县实际情况拟加快新建肿瘤科、产科、心脑血管介入、老年病科、脑外科、心胸外科、胸痛卒中中心、儿科住院、眼视光学科、中医美容整形科等学科,培养10名省、市、县级名中医。二是推广中医药体质辨识,大力宣传中医药保健养生知识,创造条件建立院内制剂室,开发中药经验方制剂和保健品,在1-2年内开发治未病相关周边产品,例如中药香囊、中药药枕、中药药膳等等。三是新建中江县中医药康养中心,充分发挥中医药在老年人预防疾病、改善体质、增进健康方面的优势作用,实现中医药服务与养老服务有机结合,探索形成多样的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模式。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开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等。四是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和引进,合理配备卫生技术人员,提高中医药人员在医务人员总数的比例。加大科研投入,完善学科建设。
       彭英副主任在听取了相关汇报和发言后指出,近年来通过大家共同努力,我县中医药事业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鼓舞了发展中医药事业的信心和斗志。县中医医院要紧紧抓住“中医药专科联盟”和以我院为牵头单位之一的紧密型医共体的机遇,突出中医药特色,在技术提升和适宜技术推广上多下功夫,不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二是加强人才建设,依托名老中医优势资源,积极展开师带徒工作,传承名老中医学术思想,提升医院诊疗水平;三是重视学科建设,医、教、研协同发展,加快医院学科建设步伐。

  • 上一篇:我院与德阳市人民医院签订城市医疗集团合作框架协议
  • 下一篇:我院重阳节慰问座谈退休老职工
  •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